工业丝路赋能:中美经贸、中东欧合作与跨境新规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5-07-30发布人:管理员浏览:11次

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当下,外贸领域的每一次动态都备受瞩目。近期,中美经贸对话再次开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同时,10月即将落地的跨境新规也成为业内焦点。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工业丝路平台积极助力企业外贸出口,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5631b6be604a855895f26e7dd1a6e0e4.jpeg 

 

中美经贸对话再启,释放积极信号

 

当地时间728 - 29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及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中美经贸会谈。双方就经贸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了坦诚、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交流,回顾并肯定了之前日内瓦经贸会谈共识和伦敦框架落实情况。根据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这一举动,无疑给紧张的中美经贸关系带来了缓和的曙光。

 

此次对话意义深远,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经贸往来频繁,双方的合作与竞争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走向。过去,贸易摩擦带来的关税壁垒、出口管制等问题,给两国企业带来诸多挑战。而此次会谈的积极进展,为两国企业提供了更稳定的预期。比如,中国的一些制造业企业,之前因关税问题出口成本大幅增加,订单量有所下滑。随着关税部分展期,企业有了更多时间调整策略,稳定客户资源。

 

中东欧贸易创新高,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商务部副部长鄢东表示,2012 - 2024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8%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4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3% 。到了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贸易额5228.8亿元,同比增长6.8%,再度刷新历史同期记录,6月份贸易指数为407.29,同样达到历史新高。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自2012年启动后,双方在经贸领域不断深化合作。从贸易结构来看,机电产品成为中国对中东欧出口主力。在投资合作上,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规模迄今已超240亿美元,特别是中国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加大在中东欧地区考察、投资力度,成为新的合作亮点。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欧班列南向通道加速发展,中东欧国家成为重要通道和目的地,直航航线总数超过30条,极大地促进了双方贸易往来,降低了物流成本,缩短了运输时间。

 

跨境新规10月落地,企业需积极应对

 

近段时间,Temu拟计划于10月初起,只接收已入驻跨境服务市场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这意味着Temu卖家只能找与平台合作的服务商做检测报告,否则资质认证将不被认可,面临处罚风险。这一新规的出台,与欧盟新规《通用产品安全法规》(GPSR)将于相关时间生效有关,亚马逊、Temu等电商平台均针对该新法规发出了相关的合规性通知 。虽然该新规仅针对10月后做检测报告的新增产品,此前已做好认证的存量商品不受管控,但企业仍需提前做好准备,调整检测机构选择策略,确保新增产品顺利通过资质认证,避免影响产品上线和销售。

 

工业丝路平台助力企业外贸出口

 

在复杂的外贸形势下,工业丝路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企业破局。在中美贸易方面,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研究美国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信息。一家中国的电子产品企业,通过工业丝路平台了解到美国市场对智能穿戴设备的需求增长趋势,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和认证要求,及时调整产品研发方向,成功开拓美国市场,订单量大幅增长。

 

面对中东欧市场的蓬勃发展,工业丝路平台整合资源,为企业搭建与中东欧国家贸易伙伴沟通合作的桥梁。平台组织多场线上线下对接会,让中国企业与中东欧采购商直接交流。在一次对接会上,浙江一家纺织企业与匈牙利的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后续顺利签订长期订单,打开了中东欧市场。

 

针对跨境新规,工业丝路平台迅速组织专家团队解读新规内容,为企业提供应对方案。平台还举办线上培训课程,帮助企业了解新检测机构的资质、服务内容和价格,指导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机构,确保企业在新规落地后能够顺利开展跨境业务。 工业丝路平台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专业的服务团队、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企业应对中美经贸变化、开拓中东欧市场以及适应跨境新规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企业外贸出口的有力帮手。